新生兒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主要通過臨床表現(xiàn)、實驗室檢查、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,如果確診為缺鐵性貧血,需要及時進行治療。
1、臨床表現(xiàn):新生兒出生后2-3個月時,會出現(xiàn)面色蒼白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等癥狀。由于新生兒的生長發(fā)育較快,若未及時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,如動物肝臟、瘦肉等,可能會導致體內鐵元素攝入不足,從而出現(xiàn)上述癥狀;
2、實驗室檢查:血常規(guī)檢查可發(fā)現(xiàn)紅細胞計數(shù)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,網(wǎng)織紅細胞計數(shù)減少或正常,骨髓涂片可見幼紅細胞增生減低。另外,血清鐵含量降低,總鐵結合力升高,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。同時,還可做骨髓穿刺檢查,在顯微鏡下觀察骨髓中的造血組織情況;
3、影像學檢查:如X線胸片、B超等,可以了解新生兒是否有肝脾腫大、心肌肥厚等情況。
對于新生兒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主要包括飲食調理和藥物治療兩方面。飲食上應多進食富含鐵的食物,如豬肝、鴨肝等動物內臟以及菠菜、木耳等蔬菜水果。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鐵劑和靜脈注射鐵劑兩種方式??诜F劑常用葡萄糖酸亞鐵顆粒、右旋糖酐鐵顆粒等;靜脈注射鐵劑常用蔗糖鐵注射液等。
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注意給新生兒補充營養(yǎng)物質,并且要定期帶新生兒到醫(yī)院復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