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25 22:28
相關企業(yè):山東永樂堂阿膠集團無極制藥有限公司
1,滋補中藥湯什么時間喝好
中藥什么時候喝最好清晨: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補作用尤其是滋補腎陽的藥物,在早餐前服用,以利于滋補藥物的充分吸收;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用,可使藥物迅速進入胃腸,并保持較高的濃度而迅速發(fā)揮藥效;利水濕藥、催吐藥亦宜清晨空腹服用。午前:上午宜服用益氣升陽藥、發(fā)汗解表透邪藥。李東垣認為:“午前為陽之分,當發(fā)汗;午后陰之分,不當發(fā)汗。”還強調(diào)益氣升陽藥在午前服用。羅天益進一步提出,益氣升陽藥之所以午前服用,乃“使人陽氣易達故也?!蔽绾螅合挛缁蛉胍挂朔脼a下藥(如大承氣湯)。李東垣曰:瀉下藥“乃當日巳午之后,為陰之分時下之。”(巳時:即上午9~11點,午時:即上午11~午后1點),其他醫(yī)家亦都認定瀉下藥不宜在午前服用。睡前:一般在臨睡前15~30分鐘,宜服用鎮(zhèn)靜安眠藥、滋養(yǎng)陰血藥。入夜是臟腑功能最低的時候,如在此時服用滋陰進補藥,就如雪中送炭,效力倍增。隔夜:宜服用驅(qū)蟲藥,如烏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,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,以利于藥物的充分吸收,便于將蟲體殺死排出體外。飯前:一般在飯前30~60分鐘服藥。治療病位在下(腸道、肝腎虛損或腰以下)的疾病,宜飯前服用,以使藥性下達,因為在空腹狀態(tài)下,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,較快地通過胃進入腸道,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(fā)揮作用,不致受胃內(nèi)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。飯后:一般在飯后15~30分鐘服藥。治療病位在上(如心肺胸膈、胃脘以上)的疾病,宜飯后服用,可使藥性上行。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(如甘露消毒丹等),宜飯后服用,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;毒性較大的藥物,也宜在飯后服用,以避免毒性藥物吸收太快而發(fā)生不良反應。餐間:即在兩餐之間服藥,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,治療脾胃病的藥宜餐間服。中藥服用不但要講究適當?shù)姆帟r間,還要講究服藥次數(shù)和藥物的溫度,這樣才會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。2,中藥怎么煎怎么喝有什么注意事項
湯劑煎煮法湯劑是中藥最為常用的劑型之一,自商代伊尹創(chuàng)制湯液以來延用至今,經(jīng)久不衰。湯劑的制作對煎具、用水、火候、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。1.煎藥用具:以砂鍋、瓦罐為好,鋁鍋、搪瓷罐次之,忌用鋼鐵鍋,以免發(fā)生化學變化,影響療效。2.煎藥用水:古時曾用長流水、井水、雨水、泉水、米泔水等煎煮。現(xiàn)在多用自來水、井水、蒸餾水等,但總以水質(zhì)潔凈新鮮為好。3.煎藥火候:有文、武火之分。文火,是指使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(fā)緩慢的火候;而武火,又稱急火,是指使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(fā)迅速的火候。4.煎煮方法:先將藥材浸泡30~60分鐘,用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。一般中藥煎煮兩次,第二煎加水量為第一煎的1/3~2/1。兩次煎液去渣濾凈混合后分二次服用。煎煮的火候和時間,要根據(jù)藥物性能而定。一般來講,解表藥、清熱藥宜武火煎煮,時間宜短,煮沸后煎3~5分鐘即可;補養(yǎng)藥需用文火慢煎,時間宜長,煮沸后再續(xù)煎30~60分鐘。某些藥物因其質(zhì)地不同,煎法比較特殊,處方上需加以注明,歸納起來包括有先煎、后下、包煎、另煎、溶化、泡服、沖服、煎湯代水等不同煎煮法。(1)先煎: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一些金石、礦物、介殼類藥物,應打碎先煎,煮沸20~30分鐘,再下其它藥物同煎,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。如磁石、代赭石、生鐵落、生石膏、寒水石、紫石英、龍骨及牡蠣、海蛤殼、瓦楞子、珍珠母、石決明、紫貝齒、龜板、鱉甲等。此處,附子、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,宜先煎45~60分鐘后再下它藥,久煎可以降低毒性,安全用藥。(2)后下: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,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揮發(fā)而降低藥效,須在其它藥物煎沸5~10分鐘后放入,如薄荷、青蒿、香薷、木香、砂仁、沉香、白豆蔻、草豆蔻等。此外,有些藥物雖不屬芳香藥,但久煎也能破環(huán)其有效成分,如鉤藤、大黃、番瀉葉等亦屬后下之列。(3)包煎:主要指那些粘性強、粉末狀及帶有絨毛的藥物,宜先用紗布袋裝好,再與其它藥物同煎,以防止藥液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鍋底,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。如蛤粉、滑石、青黛、旋復花、車前子、蒲黃及灶心士、北秫米等。(4)另煎:又稱另燉,主要是指某些貴重藥材,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還應單獨另煎即另燉2~3小時。煎液可以另服,也可與其它煎液混合服用,如人參、西洋參、羚羊角、鹿茸、虎骨等。(5)溶化:又稱烊化,主要是指某些膠類藥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藥物,為避免入煎粘鍋或粘附其它藥物影響煎煮,可單用水或黃酒將此類藥加熱溶化即烊化后,用煎好的藥液沖服,也可將此類藥放入其它藥物煎好的藥液中加熱烊化后服用、如阿膠、鹿角膠、龜板膠、鱉甲膠、虎骨膠、雞血藤膠及蜂蜜、飴糖等。(6)泡服:又叫焗服,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壞藥效的藥物,可以用少量開水或復方中其它藥物滾燙的煎出液趁熱浸泡,加蓋悶潤,減少揮發(fā),半小時后去渣即可服用,如藏紅花、番瀉葉、胖大海等。(7)沖服:主要指某些貴重藥,用量較輕,為防止散失,常需要研成細末制成散劑用溫開水或復方其它藥物煎液沖服,如麝香、牛黃、珍珠、羚羊角、猴棗、馬寶、西洋參、鹿茸、人參、蛤蚧等;某些藥物,根據(jù)病情需要,為提高藥效,也常研散劑沖服,如用于止血的三七、花蕊石、白及、紫珠草、血余炭、棕櫚炭及用于息風止痙的蜈蚣、全蝎、僵蠶、地龍和用于制酸止痛的烏賊骨、瓦楞子、海蛤殼、延胡索等;某些藥物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溶于水,也只能做散劑沖服,如雷丸、鶴草芽、朱砂等。此外.還有一些液體藥物如竹瀝汁、姜汁、藕汁、荸薺汁、鮮地黃汁等也須沖服。(8)煎湯代水:主要指某些藥物為了防上與其它藥物同煎使煎液混濁,難于服用,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它藥物,如灶心土等。此外,某些藥物質(zhì)輕用量多,體積大,吸水量大如玉米須、絲瓜絡、金錢草等,也須煎湯代水用。二、服藥法:1.服藥時間:湯劑一般每日一劑,煎二次分服,兩次間隔時間為4~6小時左右。臨床用藥時可根據(jù)病情增減,如急性病、熱性病可一日二劑。至于飯前還是飯后服則主要決定于病變部位和性質(zhì)。一般來講,病在胸隔以上者如眩暈、頭痛、目疾、咽痛等宜飯后服;如病在胸腹以下,如胃、肝、腎等臟疾患,則宣飯前服。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后服;補益藥多滋膩礙胃,宜空腹服;治瘧藥宜在瘧疾發(fā)作前的兩小時服用;安神藥宜睡前;慢性病定時服;急性病、嘔吐、驚厥及石淋、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,均可不定時服。2.服藥方法:(1)湯劑:一般宜溫服。但解表藥要偏熱服,服后還須溫覆蓋好衣被,或進熱粥,以助汗出;寒證用熱藥宜熱服,熱證用寒藥宜冷服。(2)丸劑:顆粒較小者,可直接用溫開水送服;大蜜丸者,可以分成小粒吞服;若水丸質(zhì)硬者,可用開水溶化后服。(3)散劑、粉劑:可用蜂蜜加以調(diào)合送服,或裝入膠囊中吞服,避免直接吞服,刺激咽喉。(4)膏劑:宜用開水沖服,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,以免粘喉引起嘔吐。(5)沖劑、糖漿劑:沖劑宜用開水沖服;糖漿劑可以直接吞服。此外,危重病人宜少量頻服;一嘔吐患者可以濃煎藥汁,少量頻服;對于神志不清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口服時,可采用鼻飼給藥法。在應用發(fā)汗、瀉下、清熱藥時,若藥力,要注意患者個體差異,一般得汗、瀉下、熱降即可停藥,適可而止,不必盡劑,以免汗、下、清熱太過,損傷人體的正氣。一般是三碗水煎成一碗水要小火啊!就是要飯錢半小時吃效果比較好優(yōu)質(zhì)文章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