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觸性出血和撕裂出血,都是指陰道出血,其區(qū)別為定義、病因、處理方法等方面的不同。具體介紹如下:
一、定義:
1、接觸性出血:多是指在同房后,或者是婦科檢查、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后,有少量陰道出血的現象。
2、撕裂出血:一般指的是陰道撕裂出血。
二、病因:
1、接觸性出血:多是由于宮頸外翻、宮頸息肉、宮頸柱狀上皮異位、子宮黏膜下肌瘤、宮頸癌等原因導致的陰道出血。
2、撕裂出血:多是由于性行為不當、外傷、產傷等因素造成的陰道出血。
三、處理方法:
1、接觸性出血:如果是在初次性生活引起的處女膜撕裂損傷,導致的接觸性出血,這種情況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,血量一般比較少,注意休息,可自行停止。如果是宮頸息肉所導致的接觸性出血,建議在月經干凈后3~7天沒有同房的情況下,進行宮頸息肉摘除術,然后將息肉送病理化驗。如果是由于宮頸上皮病變所引起的接觸性出血,需要采用物理治療、宮頸錐切手術等方法治療。如果宮頸黏膜下肌瘤脫出宮頸口外,引起接觸性出血、感染等,可以選擇經陰道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術。如果是由于宮頸癌所引起的接觸性出血,根據女性有無生育要求選擇手術治療,必要時進行子宮全切手術,后續(xù)還需配合放療、化療等措施。
2、撕裂出血:如果病情比較輕,陰道的撕裂口比較小,在表淺部位可以使用碘伏對傷口處進行消毒,預防感染。如果病情比較嚴重,陰道的撕裂傷口比較大、位置比較深、出血量比較大,需要及時就醫(yī)進行手術縫合治療。
此外,接觸性出血和撕裂出血的檢查方法也存在差異性。想要準確的判斷是接觸性出血還是撕裂出血,建議及時就醫(yī),在醫(yī)生面診后結合相關項目檢查及患者所出現的其他癥狀等,綜合判斷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