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盆積液是指盆腔積液,可能與生理因素、異位妊娠、盆腔炎、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盆腔結核等因素有關,原因不同,癥狀也不一樣,包括下腹疼痛、發(fā)熱、乏力等。具體介紹如下:
1、生理因素:生理性盆腔積液通常與月經周期及腹膜分泌漿液有關,可引起輕度下腹疼痛,臨床癥狀較輕,通常能夠自主恢復,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。
2、異位妊娠:存在異位妊娠,在破裂時可能會引起下腹部劇烈疼痛,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,嚴重時可出現暈厥和休克。確診以后應考慮手術治療,如輸卵管開窗術。
3、盆腔炎:通常與細菌感染有關,在急性發(fā)作時可引起下腹疼痛、發(fā)熱、乏力,在性生活或活動后,癥狀可明顯加重。確診后可遵醫(yī)囑應用抗菌藥物治療,如阿奇霉素分散片、阿莫西林膠囊、鹽酸環(huán)丙沙星片等。
4、子宮內膜異位癥:典型表現為繼發(fā)性痛經,疼痛多位于下腹、腰骶及盆腔中部,月經來潮時癥狀較嚴重。可遵醫(yī)囑應用布洛芬緩釋膠囊、炔雌醇環(huán)丙孕酮片、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藥物治療。
5、盆腔結核:通常與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有關,感染加重以后,可使盆腔內積液增多,伴有發(fā)熱、乏力等癥狀。確診后遵醫(yī)囑應用利福平片、吡嗪酰胺片、異煙肼片等藥物治療。
除以上因素外,盆腔積液還可能與盆腔腫瘤有關。癥狀較明顯者,建議及時就醫(yī)進行詳細檢查和治療。